近段时间,多地一批基层政务新媒体帐号宣布停止更新并启动注销程序,将相关信息资讯、公示、公告等内容并转到属地政府网站。不少网友表示支持,觉得这是清查“指尖上的方式主义”的好办法。
政务新媒体是数字整治的有效载体之一。一些网感强、内容实、形式新的政务新媒体,如“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江宁公安在线”微博帐号、“浙里办”APP等,都以其内容的紧贴性、服务性和实用性博得了社会认可。但是,也有部份基层政务新媒体帐号创办时“一哄而上”、运营时“难以为继”。例如,一些单位重开通轻营运、重数目轻质量,所开办的新媒体帐号使用频度低、实用性不强。又如,一些基层政务新媒体帐号定位不明、职责不清,“为创办而开设”,无法满足群众获取权威信息以及代办相关业务的需求。再如,有的政务公号热衷于搞评选和排行,甚至强制签到、打卡、转发、点赞,占用基层工作人员大量时间精力。这种帐号微博买转发,除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倒带来额外的负担和苦恼。
中央网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今年印发的《关于预防“指尖上的方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提出,“对于使用频度低、实用性不强的政务应用程序,应及时取缔注销”。去芜存菁,就能更好服务群众。不过,清除一部份帐号,不等于“一关了之”。要根据一定标准,保留涉及重大民生和重要服务的帐号,同时将取缔帐号所承载的信息和服务功能转移到统一的集成平台上,这样既能减少基层党员负担,也能更好发挥政务新媒体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让基层政务新媒体远离方式主义,关键要捉住一个“实”字。新媒体帐号从内容的采写、编辑,到信息的初审、发布、推广微博买转发,再到管理后台、与网友互动,都须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正因这般,开办新帐号必须从实际需求出发。一方面,要考虑现有平台是否也能实现相同的疗效,“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另一方面,开办帐号后要常常性评估实际疗效,向群众认可度高的帐号学习,不断优化服务,提升营运效益,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办妥事实事这个“刀刃”上。聚焦为民服务,进一步提高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力、互动力、服务力,能够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