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行为失范风险与规范标准研讨会:行业发展与监管挑战

网路直播已然成为当前内容生态的重要组成部份。近些年来,网路直播行业呈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创造出了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成为了社会大众十分重要的文化消费形式。相关部门也不断在强化监管,颁布相关立法和新政,明晰规则和底线,确保网路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

然而,随着直播行业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现象,例如蹭热度、恶意诱导打赏等,在法律和新政层面还缺乏明晰的判定和规制标准。据悉,对脑部主播、残障人士、老年人主播等一些特殊主播群体的行为也缺乏统一明晰的行业规范。

日前,在⽹络直播⾏为的失范⻛险与规范标准研讨会上,中国传媒⼤学⽂化产业管理大学⽂化法制研究中⼼校长郑宁发布《网络直播行为的失范风险与规范标准研究》报告,并得出上述推论。该报告是由该研究中心在对中国表演行业商会网路直播(演出)分会秘书处等行业商会,以及抖音、酷狗等不同类型直播平台的督查基础上撰写。

网络直播行为失范风险与规范标准研讨会:行业发展与监管挑战

来自中国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学院、北京民航航天学院、中国政法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首都师范学院、中国表演行业商会网路直播(演出)分会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实务界人士通过线上例会参与研讨。与会专家表示,网路直播领域新的行为失范风险是社会问题在这一领域的投射,解决问题须要政府、行业商会、网络直播平台、MCN机构、网络主播、网络直播用户等各方主体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多方共治,方可牵手推进网路直播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蹭热度”并非没有底限

直播行业在2008年-2015年初步崛起,当时整个行业处于角力的状态。郑宁强调,监管部门从2016年开始介入,中央网信办、文旅部、国家广电总局等部门陆续颁布规范,直播行业步入2.0时代。2019年至今,网路直播行业愈发规范,步入到一个强监管时代,涉及的部门也越来越多,“特别是线上直播这一领域,市场监管、税务部门都介入了。”

截止今年,去除电商直播的业务蓝筹股,整个直播行业市场规模近2000万元,用户数目有6亿多。行业商会统计数据显示,主播账帐号累计超过1.3亿。郑宁表示,“大家以为主播是高收入行业,实际上大多数主播月收入也就是3000元-5000元,跟其他职业相比并没有哪些显著优势。”

中国传媒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大学执行主任张洪生表示,直播是网路社会内容生态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未来人类网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其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凝聚了各色各样的人和人群,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目前直播行业属于多部门监管。在2021年发布了《关于强化网路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发布部门包括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工信部、公安部、文旅部、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商务部、税务总局等部门。

郑宁介绍了当前网路直播行为的主要失范风险及标准规范现况,主要涉及恶意蹭热度、恶意诱导打赏等问题。

以蹭热度为例,所谓蹭热度是指网路主播借一些热点风波或热点人物,提高自身帐号关注度,获取更高流量和商业利益的行为。在亚运亚军全红婵火了以后,她的家甚至成为网红打卡地,给她的家人导致很大的负担;西安洪水期间有一些网红为了蹭热度,出现了偷救生艇的情况,甚至出现“有人在搜救,主播去捣乱”的现象。郑宁觉得,出现这种现象的缘由是缺乏行为规范。

郑宁团队的研究发觉,蹭热度是一种常见的营销策略,这种行为在一定范围内属于正常营销,超出一定界限则违反传播道德及伦理,甚至可能违犯法律法规。若主播的蹭热度行为违反公共秩序、善良习俗,甚至侵害他人权益,就应该采取举措给以治理。对于搅乱社会秩序、侵害别人合法权益等蹭热度行为,依法给以处罚;对于仍未违犯法律法规,但违反伦理道德、造成不良影响的蹭热度行为则可以根据平台公约、自律规范等进行整顿。

“比如到全红婵家直播这件事,假如涉嫌侵害个人隐私就要承当相应法律责任。对于还没有到违规,而且可能是违反社会伦理道德或则社会核心价值观,导致一些不良影响的蹭热度行为,我们觉得可以依据平台公约、自律规范等来加以整顿”,郑宁强调关键是要分辨该直播行为的影响。

恶意蹭热度的动因复杂。报告强调,MCN机构日常为主播提供培训、包装和签约服务,注重艺能、技巧而容易忽略职业素质,加之部份网民的从众、猎奇心理甚至审丑态度,为蹭热度行为提供了底泥。

郑宁也总结出现顽疾的三大缘由,一是主播门槛较低,一些主播缺乏相应的培训,导致主播参差不齐的现象;二是对这种变化多、变化快的难点问题,政府的监管能力和监管手段须要与时俱进;三是即使有少数平台的探求,但全行业整体自律还不够。

当下,早已有一些平台探求相应机制。以抖音为例,抖音直播推出了热点风波保护机制,对于蹭热度、博眼珠、恶意营销帐号依规施行下架违法视频、封禁直播、梯度处罚帐号、用户封禁等处罚举措。同时,抖音直播还发布了“社区自律公约”,而且持续更新相应条款;据悉,都会为主播提供培训,向主播传达积极正向价值观。亚运会期间,抖音直播等平台也对恶意消费全红婵等亚运健儿的帐号进行封禁,并发布整治公告。

报告提出,《关于强化网路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规定的颁布抖音买热度,为治理无底线蹭热度现象提供了原则根据和方向,建议下一步要明晰无底线蹭热度行为的违规违法性质和处罚区间,为行政执法和平台自律、落实主体责任、加强MCN和主播管理提供可行的标准根据。

同时,报告建议相关部门推动网路主播职业化培训管理与考评,对于通过考评的主播颁授认证证书,激励主播群体能力和素质提高。

二、直播平台应退还未成年人打赏吗?

关于网路直播打赏,目前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觉得是赠与协议,二是觉得网路服务协议。并且,司法实务界主流观点还是觉得属于网路服务协议。在直播领域,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恶意诱导打赏,二是未成年人打赏。

对于恶意诱导打赏,郑宁建议行业应当拟定统一的规则,可以让平台对单个的礼物,包括虚拟消费品、单次打赏额度合理设置上限,对于单日打赏额度累计触发到相应阀值的用户给与提醒,必要时要设置打赏冷静期和延时到账,解决天价打赏、激情打赏的问题。

据悉,打赏限额可以跟主播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相结合,按照内容的类型、主播信用等级的差别制订不同标准,假如发觉主播存在诱导打赏等违法行为,应当逐步减少其信用级别和受赏额度,直至取消受赏资格。同时,平台依照打赏数额差异,可设置不同提醒方法,依据用户消费能力、人口统计和行为特点等不同类型来确定打赏限制举措。

去年以来,对于未成年人网路痴迷包括网路游戏监管空前严格。虽然这么,还是有未成年人避开平台监管,偷偷拿着成年人的帐户,非常是老年人的帐户玩游戏。在这个问题上确实须要多管齐下,须要父母、学校配合,一方面平台严格落实实名制要求,还要构建一个社会共治机制,政府、家长、学校、企业共同努力。

这么,倘若未成年人在直播平台打赏,那平台必须交纳吗?中国传媒⼤学⽂化产业管理大学⽂化法制研究中⼼副校长程科表示,父母应对未成年人打赏应尽到监护义务,是否退货需视不怜悯况而定。

程科强调,因为实名制的约束,未成年人没有办法用自己的帐号去打赏,绝大部份都是在用其监护人——大多是父亲的手机帐号打赏。程科团队查阅的司法裁定显示,假若一旦有证据否认,的确存在未成年人打赏的情况,母亲都会要求平台方退货。

但这一处理方法是否合理?程科提出自己的意见,“平台返还全部货款,父母不承当任何责任的做法,我认为可能是欠妥的”。他觉得,一旦未成年人打赏,就要求平台全额退票,虽然不利于督促父母着力履行监护义务,“其实未成年人的保护不仅仅只是平台一方的义务。”

在程科看来,对于直播的整治应是多方共治,须要指出,父母也应履行监护义务,妥善保管好电子设备和支付方法,监督未成年人合理使用互联网,“如果你这个义务没有履行的话,应承当一定的法律后果。”

中国政法学院比较法学研究院院长刘文杰也提出,不但要考虑未成年人和平台与主播的关系,还要考虑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平台、主播的关系,假如未成年人偷偷使用了监护人的帐号来打赏,最后要求平台和主播承当全部后果,可能值得商榷。

不仅部份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义务,现实中还有着更复杂的情况。据抖音直播的相关人士介绍,自2020年2月起,抖音明文规定不容许未成年人冲值打赏,对未经监护人容许的打赏,一经查证给以全额退票。但是,抖音在查证情况时发觉,有63.5%的成年人谎称未成年人要求退货。对此,专家表示,抖音的退货机制中采用的“存疑也退的”原则,可能会使一些成年人“有机可乘”。

三、特殊人群直播整治难

报告还提及了脑部主播、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整治困局。

其中,背部主播粉丝多、人气和热度高,一旦行为不当,害处也大,但因为主播内容、业务范围和直播平台的不同,对于达到何种程度才算作“头部”并没有统一标准。报告觉得,须要制订合理的腹部主播从业资格考评和管理制度,在全行业构建完善网路主播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强化对脑部主播的信用管理和对MCN机构的规范管理。

中国传媒学院政府与公共管理大学副院长罗霆建议,可以参照主播的粉丝量、人气和热度等数据,拟定背部主播的划定标准。

再来看残疾人士直播。因为直播门槛低,可以为视障人士群体提供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融入的通道,成了她们的就业新方向。但是,这一群体加入网路直播,也带来了新问题,例如,部份主播发布虚假信息、夸大凄惨现象来”吸粉敛财“、对于背部冻伤或肢体严重残缺未作相应遮挡、利用特殊群体身分道德劫持平台等。

上海民航航天⼤学法大学助理院长、⼯业与信息化法制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办公室科长赵精武表示,可以考虑在老年人、残障人士注册网路帐号前设定一些非常流程,这既有利于对一特殊群体的保护,也易于对恶意“卖惨”和非法集资打赏的情形进行告知。

据悉,平台营运者可考虑优化技术,对特殊人群进行单独检测,假如得知一些不合理的举动,可及时用弹窗提示或则中断直播、甚至注销用户资格,借此明晰主播的权力义务。

据介绍,目前短视频平台对残疾人士积极面对生活,诠释正面生活状态持鼓励心态。例如,5.12水灾致残的街舞老师廖智,直播展示积极豁达的生活心态,其优质的内容遭到了好多用户的喜爱和关注。

但也要听到,也有极个他人借助残疾身分或通过展示身体残缺部位直播卖惨,以博取怜悯和打赏,因而引起用户投诉的现象发生。

遇见这样的情况,平台一般会主动通过引导、教育等方法帮助其改善直播内容,虽然这么,某些以卖惨行为吸引流量的MCN或残疾人士主播一直无视平台的管理规范,且企图借助特殊人群的身分推动、胁迫平台,以达到其攫取更多流量及关注的目的,这给监管部门及平台均引起了极大困惑。

特殊群体直播的管理难点在于,基于对残疾人士等群体的天然怜悯,虽然是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整治规定》要求,在法律上名正言顺的管理规范也极易遭到道德强奸,甚至被冲击。

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表示,应融合法律和文艺评论,将相关问题广泛进行讨论。“只有在公共文化生活中把这种问题都列入到阳光下,或则列入到公共视野当中,公序良俗才有可能产生,才有可能沉淀为常识。”孙佳山说。

报告建议,平台应会同残联、属地政府,对残疾情况、等级、家庭情况等举办背景调查,按照残疾人士主播的客观情况以及直播内容的真实程度,合理划分展示凄惨与卖惨的界限;对不同性质、程度的风险行为采取差别化处置举措,并充分尊重相关残疾人士主播陈述、申诉和获得救济的权力,彰显对这一特殊人群的关怀。

中国传媒⼤学⽂化产业管理大学副院长陈文玲表示,不仅平台和部门监管,应产生多方联动的长效保护机制。“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应关注聋哑群体生活的变化,对于有网路直播需求的残障人进行技术、内容、方向上的培训和指引;同时防止残疾人士因遭到网路功击或丧失关注等形成心理问题,残联等相关机构应做好心理调试和疏导,配套各类应急管理举措。”陈文玲说。

四、直播行为整治应多方联动

当前现实下,网路的线上线下已全面融合,这意味着,虽然直播行为在网路平台上发生、通过平台联接或促使,但背后所连带的好多问题并非单方可以解决,亟待搭建协同整治机制,这其中包括政府部门、行业商会,还有新的主体,如MCN机构、主播,以及用户等。

以老年人直播为例,陈文玲强调,老年人在半夜直播的背后,可能存在一些不良代际关系,甚至其中可能还存在胁迫行为。

前述抖音直播人士提及,因为缺少对老年人群体的确切定义、以及限制直播时长的理论支撑,抖音在进行老年人群体凌晨直播管理经常碰到困局。“我们对好多老年人半夜播出进行了大量的身分查证与电话建联工作,以确认其身体状况和安全状况。但限制多长时段?限哪些时段?目前没有理论支撑。假如断播,一些身体健康的老年人会投诉平台侵害其个人使用的权益,因为缺少理论支撑,平台可能在相关的诉讼和行政举报中比较被动。”

报告提出,为了更好保障老年人权益,建议相关部门制订统一标准规范,鼓励平台对超过一定岁数的老年人主播帐号采取特殊管理举措,对老年人每周直播时长和每晚的时间段作出限制性规定,对不适宜老年人的危险行为直播给以严禁和制止。

比如,抖音直播对老年人风险性直播采取三次提醒、实时站内信提醒、客服呼入、中断直播等举措,这种做法可供更多平台研究参考。同时,为保障老年人权益,还须要全社会的协同,例如,孙辈应重视对老年人的陪伴、沟通与交流,遵循《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任何机构、包括家人都不能强迫老年人直播敛财,加大对养老、社区、老年人文化活动的投入和保障。

这么,在直播生态协同整治机制中,各方应当承当哪些义务和责任?

对此,报告提了具体的整治框架:相关部门制订或建立规则,明晰监管标准,提升监管效能,探求长效监管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行业商会拟定行业自律规范,探求符合行业实际的赏罚机制;平台通过技术、社区规则等手段依法强化管理,着力履行平台责任;MCN机构强化主播的管理和培训,同时保障网路主播的合法权益;主播则须要提高法制意识、专业素质和职业伦理;用户需提高媒介素质和道德意识,正当行使和维护自身权益。

上海师范⼤学⽹络法治国际中⼼执⾏校长吴沈括表示,在基础条件层面,运用有效的技术配备来提早布置、提前应对可能的风险诱因抖音买热度,非常是运用一些新型技术来实现包括身分辨识、时长检测、特殊保护机制的落实以及应急处置。

中国传媒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大学法律系文化法制教研室组长韩新华则提及,应强化落实MCN等社会各主体责任。

“MCN机构作为新兴的主体,原先始终没有承当相应的责任,目前监管机构也都注意到,虽然主播前面好多事务是由MCN机构参与或进行干预,因而MCN机构也应承当相应责任,包括对网路主播进行管理、职业培训等。据悉,家庭、学校方面也应承当相应责任。无论是对中学生保护,还是对老年人的权益保护,家庭都是必不可少的主体。”韩新华表示。

面对直播业态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新的破解之道和措施也在酝酿。据中国表演行业商会网路直播(演出)分会秘书长瞿涛介绍,该商会已对脑部、腰部主播做了分类,将和相关平台联合举办针对性、公益性主播培训工作;正在举办下一阶段网路直播行业相关标准的认定,涉及内容、运营、安全以及不同垂直直播类型的标准;构建网路直播经纪机构失信机制,联动直播平台对不同类型违规违法直播行为的幕后推手机构进行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