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流量名星背后的轮博女工们要待业了。
“轮博”即轮番转发微博,通常是粉丝疯狂转发偶像的某条微博,制造出极高的数据成绩。
6月11日下午,#1亿转发量幕后推手被端#登上微博热搜榜,截止发稿前阅读量约为3.8亿。新闻由头来自于「半月谈」今天下午发布的一篇文章,名为《“星援”被查!透视“一亿转发”背后的粉丝文化病》。
文中提及,促进蔡徐坤一条微博转发量过亿的软件星援App被查封。据了解,该App借助粉丝给偶像刷流量的需求,半年内获利800多万。
这背后是追星男孩们真情实感又极其疯狂的花钱行为,但让我们好奇的是,轮博App怎么盛行?为何制作假流量这么常见?平台又做了什么改变和治理?
星援App被封,
还有千千万万的轮博软件?
“你我本无缘,全靠我花钱”。
在饭圈仍然留传着里面这句嘲讽。很显著,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例如:
越来越多不同维度的比拼榜单;要求粉丝通过连续登录、签到和转发等操作,进行打榜;用开屏、banner等位置的推广位,引导粉丝争相转发;一些品牌为了剌激粉丝消费,开办销量榜单;转发到一定数据,品牌才能开启名星福利彩蛋……
“某某男孩绝不认命”,在这样的心理驱动下,粉丝疯狂转发微博,为偶像肝数据。品牌能从中获得爆光微博买转发,平台方也能收获一批来自粉丝的流量。
正是由于有了“多次转发同一条微博”的需求,轮博也渐渐从自动转发变为一键转发,各类轮博App应运而生。
这其中,就包括今年7月上线的星援App。这是一款用于转发轮博、做数据的App微博买转发,粉丝直接通过微博帐号登入,充钱开通会员后,可以在自己微博帐号下绑定多个大号,数目在几十到几千不等。只须要粘贴转发的微博链接,设置转发该条微博的表情、间隔时间、转发次数等,可实现转发数目翻番。
因为微博会对一些大号进行查封,粉丝只能通过不断冲值、继续绑定大号等方法完成转发。在此基础上,还衍生出各类养号、护号的总结和功略。
一位国外某女团成员的粉丝说,“除了星援,还有超应援、爱应援、星大班等做数据的App”。目前超应援App、爱应援App已难以使用,只有星大班App能够下载。
在星大班App首页,“微博大号外送”入口非常显眼,可随机发放3-15个帐号。在发放后,通过帐号管理绑定微博大号,每绑定一次帐号将消耗6朵花束。
以1元订购30朵花束来估算,假如我绑定5000个微博大号,就要冲值1000元,这还不包括后续的帐号维护。
现在,偶像之间的数据战更加频繁,品牌催销量的目的更加显著,粉丝须要肝的数据平台也日渐猖獗,腾讯Doki、爱奇艺泡泡、百度帖吧、搜狗人气等都须要维护。
这种轮博App很“贴心”地设计了一键XX功能,比如一键全网打榜、一键转评等。想开启这种中级功能,就不断地充钱、充钱、充钱吧。
轮博的意义何在?
星援App被查封后,微博上堪称一片哭嚎,虽然,哪位追星姊妹没用过星援呢?他们这样吐槽:
“心疼自己那5000个大号,全没了……”
“我为何要充无限绑号卡,星援还我血汗钱!”
“我好卑贱,又要回到自动的苦日子了,没活路了。”
“不能轮博,我的追星没有快乐了,我跟随星援App一起挂了。”
轮博的意义究竟是哪些?某饭圈大鳄告诉我:“这是游戏规则,轮博不一定有用,而且不轮一定糊。”
从鹿晗到蔡徐坤,这种当红偶像名星社交媒体上的夸张数据,基本都是粉丝不遗余力“刷”出来,以达到促进偶像商业价值的目的。粉丝们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抒发对自己偶像的爱。在社交媒体时代,这些粉丝排比像疯狂而感性的爱,被抽象化成为一个个数字,例如转发量、评论量、点赞数……
甚至,会通过比拼集资金额来证明真爱程度。例如,当蔡徐坤的某位粉丝提到“一亿转发”时,更多指出“那是一个我们献给他的礼物”。
只能说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中,粉丝不得不去轮得更猛烈些。
在星援App的相关微博下,蔡徐坤超话粉丝大咖@IKUN夏季评论:“支持数据脱水,我们的爱并不是冰凉的数字。”
对于粉丝来说,平台的数据重要,虽然也没这么重要。某女团粉丝说,“如果不是有这么多的榜单,你以为我们想去做数据吗?”
平台数据脱水有多难?
作为诸多名星的集聚地,微博成为了各家粉丝battle的秀场。由于始终不能有效管理水军、刷数据等问题,微博仍然被人非议。
去年2月,微博将转发、评论计数上限调整为100万+。微博热搜、明星势力榜和热门话题榜等产品也遵守多次重复行为不能计数的规则。
据官方介绍,微博还进行了算法升级,设置了以大数据辨识为基础的防刷体系。对于存在作弊特点的行为,进行辨识和拦截。
但这样做才能解决问题吗?估计很难。
微博的名星势力榜设有大陆榜、港澳台榜、新星榜等5个榜单,粉丝须要通过步入主页、转发互动、发微博、送花等几种方法完成打榜。(一朵花束须要2元订购)
不仅花钱打榜之外,由于牵涉到网路实名制,微博也很难监管到大量机器人微博帐号。因为微博单一帐号重复转发相同消息会被封号,好多粉丝都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养号储备期,等待大号达到一定级别。
公众号「科技唆麻」曾提及:“刷流公司是利益竞争中催生下来的白色地带。”目前,市面上各类“刷数据”的服务泛滥得很,不同平台的刷量也是明码标价吆喝,买号、刷赞、转发,虽然没有她们不能刷的平台。
对此,有不少平台出手治理数据作假。
今年8月,陌陌公众平台后台“统计”页面更新公告,陌陌公众号后台文章阅读数据将剔除机器等非自然阅读带来的虚假数据;今年9月,爱奇艺宣布关掉全站前台播放量显示,以内容热度取代原有播放量;去年5月,小红书发布《品牌合作人平台升级说明》,对有数据造假作弊行为的账号,取消且难以重新成为品牌合作人。
不过,数据作假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并不意味着能够很快解决。只能说道初一尺魔高一丈,刷量的总会找到新方式,这些事永远就是在博弈。
明天,澎湃新闻评论道“不可证实,这样的作假游戏狂欢,确实能推动相关名星降低爆光度甚至是著名度,提高吸金能力,所产生的一整套数据作假产业链,也能带来可观利益。可别忘了,这么狂欢,这么利益,难掩虚假的本质,且追求的还是矫饰目的,终究是泡沫罢了。”
当一条微博转发过亿沦为赤裸裸的替罪羊,只有在潮水退却时,我们就会晓得谁仍然在“裸泳”。
严打数据作假,这一切,似乎才刚才开始。
作者|小埋
编辑|王雅文
非常鸣谢|写不出稿午时给我能量的盐酥鸡